6. 制定实施两高行业产能整合能耗煤耗保障工作方案。
问:关于N型产品,现在行业对未来的电池技术路线还有很多分歧,晶科是第一家推出了数GW产能N型产品的组件企业,晶科率先推出这么大体量的N型产品投产产能,是出于哪些方面考虑的?首先是内因,晶科是在两年前开始布局N型产品,我们在163规格上开始使用N型产品,主要针对的是欧美的分销市场,他们对于高效率组件需求比较旺盛。一是技术上的突破,比如说我们引领了行业N型升级。
关于我们的BIPV情况是这样:结合国家双碳,建筑行业通过装配式BIPV是极有可能提前达成双碳目标的,与常规的传统BIPV区别主要是看应用场景,BIPV来讲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幕墙,另一种是工商业或者是公共建筑等。降本增效一直是光伏产业发展亘古不变的话题,也是导致光伏发电LCOE下降的直接原因。在中东地区或者印度地区,或者在中国的项目中,N型更多是用在大的开发商,他们对N型需求和兴趣更高。为什么做N型,很大的逻辑是P型的效率到达了天花板,如果效率进一步提升,这个行业必然要走向效率进一步提升路线。我们经过各种测算和综合的考量,从电站的单W投资成本角度来说,182是目前为止最优的硅片尺寸,从电站的单W投资成本角度来说,现在Topcon选择的是182的硅片路线,它具有一定的优势。
它的应用情况是我们七大地区,除了日本有一些认证的需求,其他地区都已经有很明显的出货。第二温度系数比较好,意味着在温度更高的环境下,功率或者是效率的损失更少。春江水暖鸭先知,企业第一时间就感知到了行业景气度的回升,纷纷开始扩产,如火如荼的扩产运动拉开序幕。
其中,硅片和光伏玻璃是最为拥挤的赛道之一,光伏玻璃是因2020年底价格暴涨,硅片则是受到了隆基高达30%毛利率的诱惑。1月12日,硅业分会公布最新硅料成交价格数据!数据显示,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3.0-24.2万元/吨,成交均价回升至23.46万元/吨,周环比涨幅为1.21%;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2.8-24.0万元/吨,成交均价回升至23.25万元/吨,周环比涨幅为1.48%。2020年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48.2GW,同比增长近60%,欧盟新增19.6GW,美国新增19.2GW,全球有20个国家的新增光伏容量超过了1GW。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,硅料百亿长单合同频出,几乎锁定了主要硅料企业近两年的硅料产能,其余企业为保证原材料供应,只能用高价进行采购,进一步加剧了硅料价格上涨。
让人意外的是,全球光伏产业却在疫情后再次进入了爆发式增长。此外,维科网光伏获悉,部分光伏玻璃企业也在近期发布涨价通知,给组件企业带去了双重压力,或许也会让组件价格出现小幅上涨。
对此,硅业分会认为,一方面硅片价格已呈现持稳上涨的趋势,为满足下游需求增长,硅片企业开工率稳步上调,一线企业已逐步调升至60%-70%左右;另一方面临近春节,未避免假期物流运输受限,影响相对旺盛需求的供给,本周签单中也包括部分囤货需求随着组件绝对价格下降,自然会刺激保障性并网项目、大基地项目等刚性装机需求,但如果预期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,那么市场化的弹性装机需求就可能被抑制和延后,这将成为今年光伏装机需求能够摸高到多少的关键。03电池技术之争是否初见分晓?2022年,随着N型电池产能及出货量的加速爬升,以及头部企业10GW级产量的出现,N型电池的时代拉开序幕,或将像鲶鱼一样搅动光伏电池行业新一轮技术革新,实验室效率竞赛终归是要拉出去遛一遛了。组件企业在保持合理毛利率情况下可以接受的组件价格,就直接决定了下游电站的装机情况。
如果硅料价格下降到200元/Kg以下,组件价格下降到1.7元/W以下,终端需求有望开始大幅释放。效果如何,只能边走边看。在这个背景下,2022年还会有更好的超预期政策吗?实际上,当前光伏行业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,不需要摇旗呐喊,更需要扎实的创新和稳健的推进,健全产业生态,而不是简单追求产能的粗狂发展,这样才能摆脱行业大起大落的内卷模式,走上健康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在双碳目标的支持下,恰好踏过平价门槛的光伏行业,过去一年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,从地方政府到金融机构,再到投资者,激情大增,似乎该有的政策都有了。
而硅料价格的回落曲线如何,将直接决定今年光伏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格局。无论是N型与P型的较量,还是TOPCon与HJT之争,2022年将是N型电池的起步加速元年,决定了未来的速度和高度。
所以,2022年硅料价格回落之路不会太平坦,预计还有反复,最终取决于四个因素的综合作用:一是硅料自身产能的释放情况,二是直接下游硅片的产能情况,三是下游电池、组件的毛利预期及组件报价,四是终端电站装机的释放情况。01硅料价格回落曲线如何?2022年,放眼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情况,不得不承认,硅料仍然是决定光伏行业全年运行的关键环节和瓶颈。
但是,硅料价格不仅是硅料供给与终端装机需求决定,还受直接下游硅片需求的影响。2021年是光伏政策大年,但终端装机差强人意,行业内卷史无前例,产业链上下游博弈空前,政策未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,只是让少数群体暴富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国内装机超过75GW,也有机构乐观预测可以达到100GW。目前,比较普遍的预期是,2022年中开始,硅料新增产能开始加速释放,然后供需格局有望彻底扭转,硅料价格有望不可逆地进入下降通道,进而拉动组件价格回落并刺激终端装机需求。可以预期的是,组件在经受了2021年的产业链打击之后,预计会首先保持合理的毛利率,但这取决于各家抢占终端市场的情况,尤其是一线组件厂,所谓得市场者得天下,组件企业最终还是品牌和渠道为王。这成为光伏行业的又一变数,而今年终端装机的回暖情况,也是光伏行业实现自我救赎的一个重要表现。
所以,2022年光伏电站装机回暖并能够摸高到多少,取决于组件价格的下跌曲线,如果缓慢下跌并预期明年还会继续下跌,那么装机需求的释放也会相应变慢。04政策是否还会进一步加码?2021年是光伏行业的政策大年,双碳目标启航、十四五规划、整县推进、金融支持、风光大基地、辅助储能等等,即便是在光伏内卷严峻的形势下,光伏上市公司也纷纷创出市值新高,正是对这些政策支持的反馈。
进入2022年,行业逐渐从喧嚣回归理性,但终归有一个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变数或看点,或许更值得关注。硅片环节产能过剩明显,而硅片玩家非富即贵,必然造成局部供需失衡,进而提升硅料环节的议价能力,延缓硅料环节产能提升带来的价格下降压力。
02终端装机需求释放情况如何?硅料价格的回落情况,直接决定了产业链下游的价格,这当中还有硅片、电池片与组件彼此之间的局部博弈,各个环节会根据各自局部博弈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毛利率水平,整体博弈情况最终决定组件的价格区间。换言之,产业链充分博弈之后的组件价格,或许会成为市场化装机需求的锚。
但是,在政策大好的背景下,光伏行业表现却令人失望,整出幺蛾子,政策支持未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,运动式发展反而导致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失衡,内卷严重,最终国内装机低于预期。目前,N型TOPCon的进展相对HJT的量产速度更快,规模更大,尤其是头部企业的布局更加积极,而HJT更多是新势力联合地方政府弯道超车的突破口,两者不同的技术及成本背景决定了短期不同的发力点。2022年全年硅料供应预计约85万吨(硅业协会),对应硅片需求约255GW,而目前不完全统计硅片产能已经超过500GW,实际上2022年全球终端装机需求预计在180-225GW左右(中国光伏行业协会),也就是硅料供给与终端装机需求基本匹配,甚至还有富余,但中间硅片环节过剩02终端装机需求释放情况如何?硅料价格的回落情况,直接决定了产业链下游的价格,这当中还有硅片、电池片与组件彼此之间的局部博弈,各个环节会根据各自局部博弈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毛利率水平,整体博弈情况最终决定组件的价格区间。
这成为光伏行业的又一变数,而今年终端装机的回暖情况,也是光伏行业实现自我救赎的一个重要表现。03电池技术之争是否初见分晓?2022年,随着N型电池产能及出货量的加速爬升,以及头部企业10GW级产量的出现,N型电池的时代拉开序幕,或将像鲶鱼一样搅动光伏电池行业新一轮技术革新,实验室效率竞赛终归是要拉出去遛一遛了。
在双碳目标的支持下,恰好踏过平价门槛的光伏行业,过去一年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,从地方政府到金融机构,再到投资者,激情大增,似乎该有的政策都有了。所以,2022年硅料价格回落之路不会太平坦,预计还有反复,最终取决于四个因素的综合作用:一是硅料自身产能的释放情况,二是直接下游硅片的产能情况,三是下游电池、组件的毛利预期及组件报价,四是终端电站装机的释放情况。
而硅料价格的回落曲线如何,将直接决定今年光伏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格局。进入2022年,行业逐渐从喧嚣回归理性,但终归有一个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变数或看点,或许更值得关注。
效果如何,只能边走边看。组件企业在保持合理毛利率情况下可以接受的组件价格,就直接决定了下游电站的装机情况。可以预期的是,组件在经受了2021年的产业链打击之后,预计会首先保持合理的毛利率,但这取决于各家抢占终端市场的情况,尤其是一线组件厂,所谓得市场者得天下,组件企业最终还是品牌和渠道为王。硅片环节产能过剩明显,而硅片玩家非富即贵,必然造成局部供需失衡,进而提升硅料环节的议价能力,延缓硅料环节产能提升带来的价格下降压力。
但是,硅料价格不仅是硅料供给与终端装机需求决定,还受直接下游硅片需求的影响。目前,比较普遍的预期是,2022年中开始,硅料新增产能开始加速释放,然后供需格局有望彻底扭转,硅料价格有望不可逆地进入下降通道,进而拉动组件价格回落并刺激终端装机需求。
目前,N型TOPCon的进展相对HJT的量产速度更快,规模更大,尤其是头部企业的布局更加积极,而HJT更多是新势力联合地方政府弯道超车的突破口,两者不同的技术及成本背景决定了短期不同的发力点。但是,在政策大好的背景下,光伏行业表现却令人失望,整出幺蛾子,政策支持未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,运动式发展反而导致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失衡,内卷严重,最终国内装机低于预期。
随着组件绝对价格下降,自然会刺激保障性并网项目、大基地项目等刚性装机需求,但如果预期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,那么市场化的弹性装机需求就可能被抑制和延后,这将成为今年光伏装机需求能够摸高到多少的关键。所以,2022年光伏电站装机回暖并能够摸高到多少,取决于组件价格的下跌曲线,如果缓慢下跌并预期明年还会继续下跌,那么装机需求的释放也会相应变慢。